24382011-11-29 14:22:14
在节能减排被写入“十一五”规划5年后的今天,这个概念不断出现在各种文章中,铺天盖地,几乎无处不在。虽然这并不能为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提供佐证,但足可以体现出我国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些概念已经发展成为自上而下的行动,不仅仅来自外界的压力——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自身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因此,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摆脱对能源的高需求和高依赖,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道路,中国已经展开切实行动。
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致力于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努力走出一条清洁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低碳发展模式的一个共同点是建立“低碳产业园”。
所谓低碳产业园,与普通产业园不同,有严格的准入原则。园区内大部分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厂房也需要有一套独立的节能标准。在苏州等地区,高新科技园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种模式“看上去很美”,有人不禁要问,原来的高能耗企业到哪里去了?事实上,这些企业并没有被淘汰掉,只是因为环保成本增加,而将产业转移到经济落后的地区。有的甚至只是走个形式,搬到离低碳产业园几公里远的地方,可谓“被转移”。
值得思考的是,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事关全局,因此显然不应只在一个区域里谋划,更不能简单地仅仅把高能耗企业搬出一个区域、搬出产业园、搬出发达城市,在季末年终的统计中呈现出好看的数据和指标,就以为万事大吉。重要的还是要进行技术革新,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在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应把新的低碳技术引入到经济落后的地区。在带动这些地区发展的同时,不走原来的老路,找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