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是什么阻挡了钢结构住宅的快速发展?

23342011-11-29 14:25:41


钢结构住宅发展,已经有十余年时间,在此期间,我国钢产量急剧上升,政府及行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数十项科研、试点项目,并已经编制了两部钢结构住宅标准和若干地方标准,促进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但其进展依然不够理想、比较缓慢。

难题之一: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制定出统一的钢结构住宅推广方案。在政策方面,例如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例不够。从主体上,认知度不够。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客户对钢结构住宅尚缺少理性认识。钢结构住宅作为一个必须工业化、产业化发展的大系统工程,仅靠单个企业的作坊式发展,是不可能达到产业化发展的,如何制定合适的途径和方案,必须有指导性的方针政策。简单地认为在“工厂”生产就已经产业化是不正确的,如果以此宏观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式,去面对市场和拓宽营销渠道是不可能的。钢结构住宅还未形成产业链。一些企业的行为仍然定位在作坊式层面,无法解决上下游的协调关系,这应该有专门机构进行协调。

难题之二:围护结构及建筑设备发展滞后

钢结构住宅的围护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住宅的内外墙体系、楼板系统、屋盖系统(以上三者也统称为“三板”)及外窗系统,其中以墙体系统为主。围护体系在满足住宅使用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结构功能、热工功能、密闭功能、隔声功能、防火功能及装饰功能。

目前,在钢结构建筑中,墙体围护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砌块类,有空心砌块、实心砌块。材料上由轻质混凝土,掺加各种工业废料以及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此类材料比较适合于人们的砌筑习惯,就地取材,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二是轻质板材类,用大型轻质混凝土板,也有用保温材料做成的夹芯板。有做成各种条板的,也有做成整块板的。有各相关公司开发的各种板材,也有从国外引进的板材生产线。

目前生产围护结构的厂家大约有400家。可归纳为近10个体系、品种、类型。但是能满足适用性能需要的却很少。

可供选择的墙体材料不够多,特别是能与钢结构很好连接、安装以及耐久性可靠的墙体较少。还有一些厂家开发了一些新型墙体材料,但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质量不稳定、易出现渗水、漏水等问题;构造措施不完善,板缝处理不当;外墙板与钢梁、钢柱的连接不标准;配套的安装配件不合理;安装不方便;使用的标准图集不完善,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体系。

我国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满足钢结构住宅要求的围护体系材料较少;二是对于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的相关研究也较少,对于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十分不利。有的钢结构住宅项目造价相对于传统住宅体系稍高,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围护体系造价较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其它配套产业也滞后于建筑钢结构产业本身的发展速度。这将会掩盖建筑钢结构在节能、节材、环保、经济等方面的优越性,并导致建筑钢结构建造成本不必要的提高,进而可能进一步掩盖了建筑钢结构本身的性价比优势。

难题之三:缺少针对钢结构住宅的设计与施工规范

钢结构住宅是近十几年在国内刚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形式,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的编制工作滞后,多数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钢结构知识陈旧,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的改观。另外,我国钢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尚不深入,很多技术问题还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人员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结构师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只有《钢结构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矩型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可以参考,目前,虽然已有两部国家规程和几部地方标准,要做好钢结构住宅设计还远远不够,只能是摸索着前行,一方面考虑做好设计,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工厂加工和现场安装等问题,很难保证设计与施工质量。

国内的钢结构住宅建设往往是由一家企业来独立支撑,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然后再到工厂加工、墙板生产预制、现场安装等,牵扯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精力,不堪重负和苦不堪言,最后形成的产品很难达到优质标准。因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发展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企业或单位所能担负的使命,而应是多方协同、共同合作的结果。钢结构住宅应该遵循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在一个标准化体系下,由各类生产企业按照标准生产标准化的住宅配件,如钢构件、螺栓、墙板连接件、装饰材料、建筑设备等,最终在总包单位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完成现场安装验收,形成体系化工程。

难题之四:行业体系尚须完善

目前,建筑钢结构领域的设计、施工责任体系比较薄弱,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各类建筑钢结构的推广与发展。

目前,高等院校的钢结构课程较少,个别院校已设立钢结构专业,这很有好处。过去一直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主的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钢结构住宅时,能力和经验表现得不太适应。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够。审图机构中的一些技术人员,对钢结构也不够熟悉。因此,审图流于形式。某些设计人员,由于对钢结构不太熟悉,对钢结构的耐火、刚性等缺乏深入了解。

钢结构住宅发展上存在地域差异,发展较快的在临海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而言,中部和西部比较薄弱。钢结构的应用范围和数量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方案阶段的决策,以及业主对他们建议的信任度。从这个角度讲,要发展建筑钢结构产业,必须尽快、系统地提高设计人员在建筑钢结构领域的知识及技术水准。

行业内的培训体系,不能起到应有的引导、带动作用。行业内的高等技工、技术人员一直缺乏。近年内,国内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很快,许多建筑行业的高技术人员被抢夺。部分企业科技投入不够,不太重视文化建设,再加上环境比较封闭,使设计人员的水平难以提高。缺少对钢结构住宅的全面认识,在进行钢结构住宅开发、设计时,以结构专业为主,实际上应以建筑专业人才为主,设计出来的钢结构建筑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求。

缺少专业化的施工队伍与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钢结构制作安装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生产线和设备,而且对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这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经验积累,而非农民工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胜任。钢结构的安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员以前都从事过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有的直接从农田来到钢结构工地,由于真正高水平的安装人员少,工人也很难得到相关的培训,严重影响了钢结构住宅的安装质量。

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前瞻性的自主研发意识和能力有限,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产品仍然依赖进口;由于发展迅猛,建筑钢结构科研成果部分领域存在严重滞后现象,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及时、不充分,一些新的结构体系不能得到充分的推广应用;设计队伍相当薄弱;材料检测、制作、安装、检测技术尚不能满足当前钢结构住宅施工的需求。另外,市场竞争中依然存在“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