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太阳能盛宴”有多热?

26732011-11-29 14:26:35


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太阳能盛宴”有多热?最近开幕的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上,新国际博览中心所有展馆全部挤满,还有上百家企业为求一展位而不得。展览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感叹:这样的景象,也只有每两年一度的车展能媲美。

“这里头起码有100个亿万富翁!”展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透露说,参展商里有相当数量是“半路出家”,比如做管道、建材、皮革、皮鞋、玩具的,什么都有,而且每一家几乎都是传统行业的佼佼者。

扶持产业专设政府部门

本届展会上,辽宁省锦州市专程为其“光伏产业园”组织推介会。为了发展光伏产业,锦州市特地成立一个正县级职能部门——光伏产业局,该局负责人在上海向各地光伏企业抛出橄榄枝:到光伏产业园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土地出让金扣去上缴国家、省里部分,全数返还企业,堪称光伏招商“零地价”。

尽管业界有不少声音担忧未来中国太阳能光伏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但不少地方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尚无丝毫减弱迹象,这显然是点燃企业热情的一大原因。

不少光伏产业公司负责人坦言,从事光伏的头两年是在“烧钱”,购买设备和土地,进技术和人员,入不敷出,熬过两年才开始盈利。能坚持做下来,一方面企业底子厚,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扶持带来实惠。

锦州的“零地价”,并不算全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中倾斜幅度最大的。有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去年承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的“金太阳”项目,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嵌入工厂屋顶,项目投资3000万元,财政补贴高达1000万元。“花2/3的钱就能做成1兆瓦的大项目,这当然是企业投入其中的动力。”

在上海,去年太阳能产业规模同比增长62.5%,成为新能源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头羊,这也离不开政策支持。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介绍,去年在市场和政策双重推动下,尚德“冥王星”等一批高效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沪实施扩产计划。目前上海明确重点建设以闵行为核心的太阳能产业基地;支持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松江、奉贤等建设一批太阳能特色园区。

高新产业和传统制造工艺

管道和太阳能并非没有联系。苏乘风让企业转行的另一原因就是,太阳能产业不仅有光伏还有光热,光热设备需要使用管道。而现在无论太阳能光伏设备还是光热设备都可以“嵌入”建筑中,当建材销售。

可这样“有目的”的转行企业并不多,大量皮革、皮鞋、玩具行业龙头老大转行太阳能产业,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市场的蛋糕大。“活多得接不过来。只要你的腰包足够鼓,舍得往下砸钱,一定产生令人满意的回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展商表示。

皮鞋、玩具老大们转做太阳能产业,客观上促进传统制造业更新换代,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成长。然而,目前国内规模井喷的太阳能产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全球2/3的光伏组件能在中国生产,但低廉的人工成本还是最大优势,光热设备的小作坊式生产和部分光伏组件依然要靠工人们手工焊接出来。”业内人士指出,许多转行做太阳能的企业,用的仍是传统制造的那一套。

有一家原来从事自动化设备生产的企业现在也转行生产太阳能设备,该企业负责人表示,2009年开始接触光伏产业后,他发现目前光伏产业规模提升,主要是量的增加,工艺上还没有质的改变。“相比汽车,光伏产业的自动化程度非常低,但这或许是实现下阶段增长的突破口。”

创业30年的管道大王,初步转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公司以及各种皮鞋、玩具老板,加上央企甚至全球500强,如今国内的太阳能产业各路“豪强”云集。未来的路上谁能抢得先机,谁又会被淘汰,能否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