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32011-11-29 14:31:13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上海下了至少八场'玻璃雨'.不止是上海,今夏,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频现'玻璃雨'.接连出现的玻璃幕墙自爆后坠落现象,令人忧心。
玻璃幕墙建筑自问世以来,以其自重轻、工期短及外观时尚的特点,受到不少建筑商的青睐。自上世纪80年代上海出现国内第一幢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以来,在20多年里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玻璃幕墙生产和使用大国。但随着应用的广泛,玻璃幕墙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从'联谊奇景'到'玻璃之城'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段公众记忆——国内第一幢采用玻璃幕墙的大楼联谊大厦,于1985年5月竣工。
当时,这幢坐落于延安东路、标高107米的'摩天大楼',作为上海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幢现代化办公楼,吸引了花旗银行、三洋电机等诸多知名跨国企业入驻,而'在联谊大厦里上班'也成为当时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梦想。
从那时起,玻璃幕墙技术进入中国,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率先出现。
26年间,玻璃幕墙在中国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玻璃幕墙在中国的使用量已超过3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66%.
据统计,截至2000年上海已拥有玻璃幕墙建筑1241幢,2004年达到2239幢,至2011年有统计称这个数字已至4000幢至5000幢。上海因此被一些建筑师称为'玻璃之城'.
玻璃幕墙仍是目前建造超高层建筑无法替代的材料玻璃幕墙技术诞生于上世纪初。1926年,德国人格罗庇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中,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当时被誉为奠定国际式新建筑风格的三杰作之一。
西方的玻璃幕墙热,至美国波士顿的汉考克大厦问世时达到顶峰。1966年,约翰·汉考克保险公司邀请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新总部大楼,他大胆使用了整块双层反光玻璃幕墙,让整座大楼看起来像是一块巨型的玻璃。
不过,汉考克大厦在施工时遇到了严重的问题。1973年1月,强风吹袭波士顿,大厦的一块玻璃幕墙脱下,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拉开了该大厦玻璃幕墙大面积脱落的序幕。最终,汉考克大厦有超过30%的玻璃幕墙脱落,工程不得不延期至1976年才竣工。
随后,玻璃幕墙技术受到了众多非议和抨击。
既然早知其存在先天隐忧,且有不少专家指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导致建筑高耗能,但为何玻璃幕墙仍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
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津龙看来,由于玻璃幕墙的自重仅相当于砖砌体的1/12、混凝土的1/10,加上安装简单,价格相对较低,在建造速度上优势巨大,且造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必须使用轻质材料,玻璃幕墙仍是目前建造超高层建筑无法替代的材料。
“玻璃雨”威力堪比小弹片,钢化玻璃并不安全今夏,在上海发生的多起玻璃幕墙掉落事故中,大部分是玻璃自爆导致,也多以'有惊无险'收场,并未酿成人员伤亡的大祸。这是因为目前多数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的是钢化玻璃,破损后即呈粉碎状。有人因此认为钢化玻璃是安全玻璃,'玻璃雨'不足为虑。
但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抗风防灾研究室副主任艾晓秋警告说:碎玻璃从高空落下有加速度,到达地面时的威力可相当于一块块小弹片,甚至可将大楼底层的玻璃钢天棚击穿,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玻璃雨'的危险性——从陆家嘴(12.20,0.07,0.58%)时代金融中心大厦45层撒落的玻璃幕墙碎片,致使楼下近50辆车被不同程度砸坏,就是一例。
在2003年底发布的《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中,强制要求在人员流动密度大的一些地区,建筑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而安全玻璃是指符合国家标准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显然,当时对钢化玻璃破碎后会飞散坠落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针对近来频繁出现的玻璃幕墙自爆后坠落现象,有关部门已着手修改上海市的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目前《2011上海市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已经制定完成,进入报批阶段。这份报批稿中规定,'人员密集的重要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墙,其临街玻璃面板应采用夹层玻璃','高层建筑的临街玻璃面板宜优先采用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的安全性要比钢化玻璃强得多,不会产生自爆问题,即使破裂,也不会在跌落时变成碎碴。但由于其造价比钢化玻璃高得多,国内主动采用者寥寥。这一新《规范》有望从源头上提升上海未来新建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性。
检测费用高昂、责任划分不明,玻璃幕墙管理问题众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国内建造的第一批玻璃幕墙建筑,目前已面临玻璃幕墙设计寿命将至的问题。玻璃幕墙设计寿命最高仅为25年,但检测维修一直是玻璃幕墙建筑相关方推诿扯皮的环节。
根据2006年上海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给出的指导价,由'专业检测评估机构'实施的玻璃幕墙检测和现场检查以及整体评估需收费25元/平方米。目前,一幢玻璃幕墙建筑的一次总检测费用可能高达几十万元。
对于玻璃幕墙的管理,目前国家的规定是:生产制造环节由工信部管,出厂质量检验由国家质检总局管,流通买卖环节是国家工商总局负责,设计、安装、使用是建设部的职责。在检测责任上,国家住建部门2006年出台的《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办法》规定,玻璃幕墙的业主原则上需要每10年对幕墙进行一次安全性鉴定,并保证用于日常维护、检修、安全性鉴定与大修的费用。然而由于该《管理办法》既非法规,也非标准,不具有强制力,加之检测费用高昂,规定难以落实。
面对城市里超过两成的'高龄'玻璃幕墙建筑和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摩天高楼,上海始终在寻找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
前几年,上海曾试图建立玻璃幕墙建筑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当时曾提出包括建立覆盖全市的玻璃幕墙数据库、探索按期强制检测提醒告知机制,对于使用期满10年的玻璃幕墙建筑按时发出检测通知等建议。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想法终未付诸实施。
近期,有关部门又试图从源头上给出对策:首先,严控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使用,考虑将玻璃幕墙的使用作为一项特别内容来作专门审批;其次,进一步理顺建筑业、房管、质监等相关主管部门在玻璃幕墙质量安全、运行管理问题上的责任关系;再次,拟规定从物业大修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玻璃幕墙的定期自检和整修。
只是,目前有资质的玻璃幕墙检测单位极少、检测市场价格紊乱、检修报告是否准确无人把关等问题,依然待解。